想想看!哪一種分析與交易關係最小?卻最經常看到?
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學名,姑且稱之"後知後覺分析法",到底是甚麼呢? 就是你每天看的新聞阿,很常看到某些分析文章說,因為Obama的政策方向,太陽能股將受惠最多,並且列出一堆表格告訴你哪些股票將因此獲利多少....等等之類, 你知道如果你在Obama當選後那一天, 不小心看了這類文章而去買FLSR(First Solar Inc.)會發生甚麼事? 沒怎樣,走勢與SPY一模一樣, 這種臆測政府政策受惠股的分析法,真的是後知後覺分析法, 你分析了老半天實際上卻沒有資金願意進場,有意義嗎? 反倒是甚麼都不知道的人看線型去放空還比較有賺頭, 還有些人喜歡用重大會議來猜走勢, 1.你不是去開會的人,你又知道人家要做甚麼決定? 2. 做甚麼決定跟股市反應從來都沒有一致性, 這些"外在因子"對你看盤一點幫助都沒有, 我很少發表我對這些新聞的看法, 因為那些都是分散投資人注意盤中"證據"的干擾因素, 同一個政府政策股市可以大漲也可以大跌,勝率50-50,你認真一點看線型反而會準多了, 壞消息SO WHAT! 公布失業數據當天上漲次數還比較多, 你以為看到"第二次金融危機"消息股市就不可能大漲嗎?? 這些搗亂投資人的"後知後覺分析師"發表之文章何其多? 而你是不是也因此受到影響了呢? 基本面,政策面,消息面過去三個月不都是一樣? 股票是不是大漲完之後又回到原點, 那請問當時能刺激上漲的因素是不是也是下跌的因素?? 兩者都不是, 對我而言"一點關係都沒有", 不會賺錢公司的股票如Citi 資金要進場它就是會漲,滿手現金的公司如XOM, 資金要退場它就是大跌, 你在外圍做甚麼分析都來不及場中資金的流動變化, 況且"資訊不對稱性"對你是絕對不利的, 自以為收集很齊全的"消息", 才是最大的致命傷, 奉勸投資人多花時間在場內, 對你才是真正有幫助的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發表心得: